世界钢铁工业已经历过几次变革,1865年前后,在英国出现空气侧吹转炉炼钢法、平炉炼钢法,后以平炉取代侧吹转炉。为强化平炉冶炼,进而采用吹氧操作。1952年奥地利发明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(LD法)后,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了一个大飞跃发展时期。随着钢铁工业的大飞跃,制氧机迅速向大型化发展,氧与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
美国是继奥地利之后,世界上较早采用氧气顶吹转炉的国家。日本从1957年引进该技术并大力发展,仅十年时间,就把钢产量从一千万吨猛增到了一亿吨,其发展速度之快,氧钢比例之大,当时均称世界。而这期间,氧的生产也迅速增加,若1951年氧总产量为100,则1967年就达到637,十年增长了6.4倍,到1973年达1998,十六年增长了20倍。日本1973年产钢突破1亿吨。美国到1978年产钢1.06亿吨,消耗氧气65.23亿立方米。钢铁部门一直是氧气行业较大的工业用户,钢铁生产用氧量占总氧产量的2/3。
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,近年来我国钢铁生产持续走高,有人预计2003年钢产量可超过2.1亿吨。钢铁生产的增长带动了气体行业的增长,2002年气体分离设备行业所订大中型空分设备的应用领域以钢铁为主, 占83.29%。1988~2000年,我国空分设备行业共生产大中型空分设备300套,折合制氧总容量为1305815m3/h,其中冶金(钢铁和有色)行业,在空分设备套数和制氧容量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.59%和64.4%。
钢铁生产传统的是长流程,即烧结、焦化、炼铁→炼钢→轧钢,后来又发展了短流程,即电炉→ 连铸→连轧,电炉用氧迅速增长;此外,随着钢铁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发展,炉外精炼、顶底复合吹炼以及溅渣护炉等技术的采用,不但氧气用量迅速增加,而且氮气、氩气用量也增长较快。高炉富氧鼓风、高炉炉顶密封、煤粉喷吹等也是用氧、用氮的大户。熔融还原炼铁(corex)技术的用氧量很大,氧耗在500~700m302/t铁,使用这项技术的装置已在南非及韩国等地建成投产。
国外钢铁厂通常在不考虑高炉大量富氧情况时,每1百万吨钢配置1万m3/h的制氧能力,即(万m3/h02)/百万吨钢的比值为1。1999年我国10家钢铁企业制氧机配套规模统计中(万m3/h02)/百万吨钢的平均比值为1.33。
“有氧就有钢” 这一个通俗的说法,它虽然不够**和准确,但却从一个侧面形象地说明了钢与氧的紧密关系。